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在全国范围内,要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要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生态重要功能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在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意见明确指出要增强县城产业平台功能,健全流通网络,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这里面说到生活质量,很多从大城市回到四五线小城的人,最担心的就是买不到质优价廉的货品。或者质优价高的货品也行,现在买到的假冒伪劣东西还是比大城市多。这价格倒是便宜了,质量很差,让人觉得生活质量下降了好多,这个是很多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难以忍受的。
切实提高县城贸易流通,提高县域的生活质量,就能把县城人民的生活搞上去。医疗卫生也是县城的一个短板,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设施是这个县城重要的民生指标。
江苏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经济强省、中国第二大贸易大省,江苏的发展关系着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工业、贸易的发展。
今年8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百强县中GDP千亿县域达到38个, 较上年增加5个。
江苏县域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总量多。38个“千亿县”中,江苏省共占16席,占比42.1%,全国十强县有六个来自于江苏。江苏实在太强悍了,占据全国千亿级县42%。
二是领跑快。昆山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是首个GDP突破4000亿、财政收入突破400亿的县级市。此外,江阴、张家港,连续多年排在二、三名,形成江苏一家领跑的格局。
三是发展均衡。苏北、苏中、苏南各县发展差距在逐步拉进,特别是借助合办工业园区,苏北迅速承接苏南产业溢出效应,呈现了快步赶上的态势。
四是产业集聚。江苏各县呈现产业集聚、抱团发展的特点,苏南的电子信息产业,沿江的化工和医药产业,苏北徐州各县的重工业,都呈现出鲜明的产业特色。
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真实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县域经济越发达代表地区经济含金量越高、经济竞争力越强。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以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及可操作、可对比的原则,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大维度构建了包含24个三级指标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最终形成赛迪百强县榜单。
绍兴是浙江的经济强市,上半年财政收入为340.71亿元,同比下降8.60%,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30%。现在我们来看看绍兴下辖的各县区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表现。
柯桥区作为绍兴经济实力最强的县区,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达到88.84亿,同口径增幅为3.7%,同比下降8.7%。柯桥区的主导产业是纺织产业,随着对其进行的转型升级,柯桥区在打造纺织印染高质量发展区的同时,开始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建筑等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虞区上半年财政收入为61.4亿,同比下降6.9%。上虞区着力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化工业向新材料等产业链延伸拓展,争取形成以高分子新材料、先进能源与电子新材料、金属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从而完成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内在动力。越城区上半年的财政收入54.62亿元,下降0.3%;其中税收收入47.03亿元,同比下降4.4%;非税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36.2%。非税收入成为越城区财政收入稳定的重要因素。
越城区主要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诸暨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达到56.45亿,增长-9.9%。其中6月的税收收入完成5.43亿元,同比减少47.2%;非税收入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127.3%。税收下降的趋势依旧严峻,财政收入只能依赖非税收入的爆发。但是非税收入的爆发不可能一直持续。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只能依靠税收收入。
新昌县和嵊州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分别为29.31亿和27.09亿。嵊州市上半年的税收收入17.72亿元,同比下降15.0%;非税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23.6%。嵊州市主要以领带服装、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为主导产业。
对于绍兴各地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表现,你有怎样的看法!
(一)强化项目带动,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能源网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建设。
(二)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的“六大重点产业”,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三)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县域中心城镇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易地搬迁和扶贫开发。
(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五)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六)加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2020年广西各县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发布,那么广西县域在2020年经济表现如何?有哪些新的变化?
数据显示,除横州市、荔浦市、阳朔县、东兴市等少数几个县级行政区外,其他县区均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GDP)正增长。
桂平、横州、北流、合浦、博白、灵山县、平南、宾阳、藤县地区GDP总值处于全区县域经济领先地位,其中桂平市GDP总量达362.47亿元,同比增长5.7%,位居全区第一。
人均GDP最高的三个县区为鹿寨县、柳城县、凭祥市,分别达到56692元、55785元、52101元。
乐业、隆林、扶绥、上林、田东、金秀等县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GDP增速均达到10%以上。
1、天人合一,易马当先。
2、天生精彩,易得惊喜。
3、产业振兴,城市重构,再振达拉特旗雄风。
4、承千年莲城古风,展两型社会新韵。
5、打造三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得天独厚,易通天下。
8、得天独厚的机遇独易无二的"选择。
9、发挥特色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0、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示范区崛起。
县域: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政府行政机构。县域机构是在县域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县域经济:纵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它特有的属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从2020年山西统计数据来看,本年度GDP超200亿级的县域达12个。其中,300亿级的2个,一是孝义,二是泽州;200亿级的有11个,依次为河津、高平、阳城、灵石、平鲁区、介休、怀仁、沁水、襄垣、柳林、上党区等。这13个县区组成山西县域经济的最强方阵。
说山西县域经济,孝义首当其冲。山西人有一句公认的话,那就是“孝义市在山西县域经济中的位置,犹如昆山在全国1700多个县(市)中的位置。”自2007年击败河津后15年来一直占居山西经济第一县,可谓雷打不动。同时,还连续八年之久荣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之列。不过,近几年成绩不太理想,GDP一直徘徊在320亿上下。初步估算排在全国第300至350位之间。
突然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从背景看,是基于特大城市在应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而做出的决定。
特大城市的虹吸作用,使人财物技术等各种元素过于集中,一旦发生极端事件,如大规模的公共卫生问题或战争,会出现物流不畅,人员疏散困难等致命性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有利于治愈特大城市病,一方面可以实现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