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指导思想的作用,它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成为革命志士奋斗的目标。
直接民主是人民不间断地参与行使权利,而间接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先赋予人民一定的权力,并对这种权力加以限制和监督。
直接民主的政体是一种不受限制的政体,直接民主的理想是一种没有止境的理想。
从希腊城邦的古典民主到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再到现在以政党选举为核心的程序民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几乎垄断了“民主”的话语权。但美式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吗?
从程序上看,西方的民主制度用几年一次的票选剥夺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除了选票以外,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真正能够参与政治的机会与途径。
而从效能上说,政党的行动又只为胜选以及自己背后的利益集团服务,民众的福祉其实并不怎么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以至在2020年底,有超过5000万美国人面临食物不足问题,超过20万人露宿街头。
正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利茨所说,“美国议员依赖1%的钱连任,为1%的人服务,甚至离任时再靠1%的人赏赐。”
但就是这样一个既不符合人民当家作主之程序,又不符合为人民谋福祉之效能的“民主”,却长期霸占着世界民主的话语权,近日甚至还召开了所谓的民主峰会,企图进一步巩固其垄断地位。
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垄断世界民主话语权的呢?
二战结束后,美苏都看对方很不顺眼。
从诞生之日起,苏式民主制度就被美英视为“怪胎”。
1936年,苏联新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了自己的民主制度: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有权参加直接的、平等的、不记名的普选;不论民族和种族,在经济、国家、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的权利平等。
在其第118条至第121条中,苏联保障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免费医疗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第122条则直接规定了男女在政治、国家、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一切领域的权利平等。
这些条款放在今天也许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当年却弥足珍贵。
此时,美国南方的黑人不仅没有完整的选举权,甚至还要饱受无处不在的种族隔离之苦。
直到1965年,美国才在法律层面上废除了有关黑人选举权和种族隔离的歧视性规定,而奴隶制则一直要到2013年才被完全废除。
在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多次冲突,朝鲜战争便是其中一例。此外,诸如欧洲的希腊内战、东南亚的越南战争,世界各地的战争背后无不充斥着美国人的影子。
而在被视为“后花园”的拉丁美洲,美国人则更为肆无忌惮,干涉手段也更简单粗暴。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古巴,美国人直接发动了猪湾登陆;即便是通过民选上台的智利社会党,也被美国操纵的军方强行推翻。
除此之外,美苏双方在舆论层面的争夺也非常激烈。为了和苏联全面争霸,欧美在不放弃“民主”的同时,又抛出了一个其实并不新鲜的词汇——“自由”。
首先,在政治层面上,欧美直接忽略了双方制度的差别,通过操纵全球舆论,把“民主”的定义收窄到了“给议员投票”上,并将多党制包装为“自由民主”的典范,企图掩盖候选者都只是利益集团代言人的现实。如此一来,欧美便能“顺理成章”地把社会主义执政党扭曲成“霸占议会的极权政党”。
至于苏联那些让所有公民能够平等享受权利的制度,则被污蔑为“趋同”、“均贫”,劳动人民也被从财富的创造者矮化为“受资本家赏赐才能生活下去的赤贫可怜虫”。
为了打赢对苏舆论战,欧美还搬出了大量的电台,以此进行直接渗透,美国新闻署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机构。
美国新闻署成立于1953年,拥有大量雇员。他们印制了大量的反共理论书籍,并且通过架设在世界各地的电台以及天上的卫星传输广播信号。
他们运营电台的手段也很高明——直接宣传政治性内容肯定会让人有所提防,所以他们多打出了学习英语、文化交流、公益活动等看似人畜无害的旗号,在输出“自由”价值观的同时,大肆散布反共言论。
美国新闻署下辖的“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官方喉舌,他们在西德、英国、利比里亚、摩洛哥、锡拉、斯里兰卡、菲律宾、泰国、南越等地向全世界播出节目。
与之类似的,还有欧洲的美国阵线电台、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以及亚洲的自由亚洲电台等等。
这些电台都非常热衷于伪装成当地人。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之音会捏造大量的“听众来信”,让一些“逃出苏联的人”出场,吹捧“自由世界”的“无限美好”,同时煽动苏联人民反对政府。
冷战后,有恃无恐的美国人由此开始了进一步行动,企图将自己塑造成“世界新秩序”的核心。
冷战后,美国将“民主”的定义进一步歪曲为所谓的“国际民主”,并包装成“灵丹妙药”强行在世界各地推行,然而其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近年来已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所证实。
为此,美国将“民主”的定义进一步歪曲为美国说一不二的所谓“国际民主”——全世界都必须围着美国转,否则就是“不民主”,就是“野蛮”、“非法”。
这种塑造模式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变本加厉,美式民主被包装为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同时,美国还声称,“民主宣传不会被认为侵犯人权、攻击邻邦、从事恐怖活动,或制造难民”。
但事实证明,美国在帮助部分国家进行“民主转型”时所推行的“休克疗法”,实质上只是扶持金融寡头和买办的手段而已。
将美国国内时至今日也难以平息的民权运动以及美国在海外打着冠冕堂皇旗号所做的种种勾当通通联想起来,美式民主的真面目逐渐暴露在世界人民面前。
歇斯底里的美国政客,似乎将“民主峰会”当作重塑其民主话语霸权的救命稻草,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鬼蜮伎俩,注定会是徒劳。
参考资料:张世珊:《侗族约法款的法律思想及其特点》,《民族论坛》,1989年第4期。房宁、冯钺:《西方民主的起源及相关问题》,《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4期。胡锦山:《美国黑人城市化与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8年第2期。(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苏)格·尼·瓦奇纳泽 著;王作舟 译:《天线指向东方:西方国家对外广播内幕》,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年。(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程雪峰:《软实力博弈:媒介强度与文化势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王光宇 著:《第四场争锋:媒介、霸权、对应》,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杨逸夫,王妤心泓:《<十问美国民主>揭开美国民主假面》,《光明日报》,2021年12月07日11版。
——————————
执笔:赵志海、周书航、徐益坚(史图馆)
神圣同盟(Holy Alliance)是1815年9月,在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和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三国君主在打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后缔结的同盟,目的是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
≡国志战略版同盟招人语录,扩招豪杰,欢迎各路好汉。
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凝心聚力,共成同盟。
同盟创业,办公无界。
百年同盟友,更上一层楼。
与健康同盟,认准唐老大。
在游戏里打开同盟管理点击管理,同盟盟主可进行任命官位、处理申请、邀请成员、解散同盟等操作,同盟成员可进行退出同盟操作。 PS:只有同盟的盟主才可以踢人!
1、民主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政权的基础, 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形式。
2、现代社会中,民主是 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常用以表示具 有平等、自由性质和特征的状态和现 象,如民主社会、民主政治等。而民 主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成为现代文明国家的根本原则。多数国家在宪法中规定“主权在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等的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标志。
3、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与专政相联系的,两者互为条件,不可分割。民主总是 统治阶级的民主,而对被统治阶级而言则是专政。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民主制度下,民主与专政的 统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而已。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确认起来
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最初只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少数几个城邦,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伯罗奔尼撒城邦都加入了这个同盟。雅典提洛同盟成立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5世纪30年代末的时候,这一同盟的成员已达到200多个,几乎囊括了爱琴海沿岸及其岛屿的大多数希腊城邦。
战略同盟是全方位的,军事同盟仅指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