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岳王复庙壁上韵》
年代:宋 作者: 吕午
当年唯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村村皆按堵制,功成处处可镌珉。百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翰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立法度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知 ——《韩非子。有度》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道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指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的基本要求和约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政治纪律,强调每个党员和每个要求入党的人都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拥护党的政治主张。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政治纪律”这个概念。《议决案》的第三条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宜重视政治纪律”。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具体规定了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十二大以来每次修改党章都把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纪律,并将政治规矩同政治纪律一并强调,要求党员、干部不仅成文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必须遵守,而且要遵守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不成文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
属于
政治纪律是提高政治站位的顶梁柱,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全党上下统一步调一致向前。政治纪律是我们党的根本纪律,严守政治纪律就要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执行党的决定不打折扣、遵循党的路线不偏不倚,严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的决定保持一致。同时要敢于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面对损坏党和国家形象的行为要坚决抵制,敢于亮剑。廉洁自律是遵循政治纪律的延伸,党员干部要清白为官、干净做人,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站位。
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政治言行的规范,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组织纪律——组织纪律是党维护组织上团结统一的行为准则,是处理党组织之间、党组织同党员之间关系的规范。核心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等四个服从。
政治纪律就是政治性的纪律。
具体地理解,纪律是该复合名词的中心词,而政治则是限定性的前置定语。”政治“强调的是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纪律“一词的本义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或纲纪法规,亦指组织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1]广义上讲,所谓政治纪律是指一切以政治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纪律包括行政制度、政治原则、政党规定、群团纪律、政治思想纪律、政治生活准则、政治言论规则、政党章程、宗教章程和非政府机构章程,诸如此类等等。如《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佛教协会章程》和《朝鲜劳动党章程》等等。一般来说,“政治”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前者这个意义上讲,政治纪律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行为的纲纪法规;后者也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团体组织、学校及宗教机构等在内的行为规范。在中国,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纪律,即党的政治纪律。国外同样存在着“政治纪律”概念,比如朝鲜,只是在叫法上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已。
2014年4月30日,据外媒报道,朝中社4月28日称文章中指出,“金正恩在军事扩大会议上强调了军队内部的‘政治事业’,还提到了对自己的忠诚度等政治纪律问题。
[2]但在狭义上,政治纪律是指政治上所遵循的规章、条文或纲纪法规的统称。作为专业的政治术语,党的政治纪律则属于后者。
违法乱纪、三令五申、严于律已、奉公守法、循规蹈矩
一、违法乱纪
【解释】: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出自】:汉范晔《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上》:“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译文】:而王良、造父为他先后的,就放志专走,武力省禁止,卑辱王僚,败坏法度纲纪混乱,坐着召见三台,专制朝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居心叵测、作奸犯科、目无王法、以身试法、坏法乱纪、犯上作乱、图谋不轨
【反义词】遵纪守法、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安份守己、安分守常
二、严于律已
【解释】: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出门看见的事情;心中充满爱人民,动不动就关治国之道。
三、三令五申
【解释】: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译文】:约束已经布,于是设铁铁,就三令五申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三申五令、发号施令、千叮万嘱、再三告诫
【反义词】从令如流、敷衍了事
四、奉公守法
【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译文】:以您的尊贵地位,奉公守法就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家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奉公不阿、克己奉公、谦洁奉公、廉洁奉公
【反义词】惹是生非、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作奸犯科、官报私仇、横行无忌、以身试法、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知法犯法、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无法无天、假公济私
五、循规蹈矩
【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自】: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译文】:沿着道路保持车道,还说循规蹈矩等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循途守辙、循序渐进、奉公守法、墨守成规、鲁人持竿、一成不变、规行矩步、按部就班、合情合理、墨守陈规、与世无争、因循守旧、安分守纪、绳趋尺步、隐世无争、安分守己
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的行为规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负一名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始终排在第一位。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
党的政治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记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主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作为党领干部,坚决拥护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始终保持一致,是一条做事的底线、一种做人的底色,更是党兴旺发达的底气。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就是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党保持团结和统一的思想基础。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会成为空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要积极维护核心,始终对党忠诚,在政治方向,政治主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等方面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切实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守的生命线,时刻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要始终不越红线,坚底底线,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手握戒尺,心存敬畏,不发表违反组织原则的言论,不做违背组织原则的事。
总之,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场合绝不妄议中央、绝不做有损一名共产党员形象的事,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好身边人,管好下属,规范己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要求锻炼自己。
这样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纪律和政治规矩,首先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是要加强自身党性的培养。
二是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三是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
四是要切实做到自律。
1927年党的五大关于《组织问题议决案》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政治纪律”这个概念。《议决案》的第三条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严肃指出:“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之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又提到“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这以后,党的政治纪律始终是我们党保持高度统一、拥有超强执行能力的法宝。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一、要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确立纪律和规矩的权威,遵从纪律和规矩。
不违纪,不逾矩。
领导干部要按照“五个必须”的要求,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
二、要树立大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讲大局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理论政策、工作能力的考验,是党员干部履行好职责的基本要求。
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保持充满朝气的精神状态,率先垂范,深入实际,察实情、听真话,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十足的干劲、韧劲和闯劲,做好本职工作,支持全局、推动全局。
三、要树立团结意识。
团结,历来是我们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重大的政治原则。
讲团结是对党员干部更高的一种能力要求。
会团结关键看有没有责任感。
只有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把履行好职责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才会自觉坚持党性、坚持原则,用公道、公正和公平来凝聚人心、维护团结。
四、要树立组织意识。
党性原则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一要牢牢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坚定、自觉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二要牢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严格党内生活准则,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无限忠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