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重要论述精神、党和政府的民生保障政策;
(二)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统筹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三)驻扎社区,结合村(居)委和社区群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服务,链接整合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全面激发社区活力,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完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民生服务工作。
乡镇社工站应该这样开展服务:首先对乡镇做一个基础了解,撰写一个调研方案,根据我们的调研方案开展社区调研,从社区调研里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信息,然后撰写调研总结报告,根据我们的调研总结报告撰写我们一年度的服务计划也就是年度计划,按照我们的年度计划开展服务,每月进行一总结,然后年底的时候再对总的一个服务做总结,撰写我们的年度总结报告,分析我们乡镇社工站的成效及不足,以及下步改进计划
社区工作人员并不属于事业编。一般是没有编制的,社区工作者属于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聘用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一般的社区都是实行聘任制的,合同到期可以续签也可以离职,对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没有任何影响。
目前只有个别地方正在试行的“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可以享有事业编的待遇,但还是属于合同制。
主要承接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服务的主体为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法人,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承接主体的资质与条件,由购买主体结合购买服务内容和具体需求确定,原则上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拥有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
社区服务站(或称社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政府公共职能,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组织,在专业化人才和信息化设施的支撑下,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是推进社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根本途径。
城镇社区服务站的性质
服务站或者社工站既非一级政权组织,也非行政事业机构,它是独立于居委会之外的一个社区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受居委会的监督,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社区服务机构,今后一些关乎居民利益的行政性工作将从居委会转交到服务站办理。这标志着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组成的“三驾马车”式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形成。
一是有利于破解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的难题。
民政服务对象的总量大、分布广、类别多、困难多,加之民政领域保障政策多、改革任务重,因此,在基层如何经常、深入联系群众,如何精准、高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民政部门的考验非常大。通过建立社工站,发展壮大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可以有效增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二是创新民政工作模式,丰富为民服务内涵。
一方面,让民政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传统的救助工作,大部分是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对边缘群体的响应能力略显不足。专业社工的介入,既可以协助民政部门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准确落实相关政策,又能立足乡镇(街道)、深入村居,主动联系服务对象,拓展服务范围,有效将为民服务沉到社区、落到一线。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以及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在传统民政工作开展资金救助的基础之上,社工站加强了人文关怀、心理支持、精神关爱、问题矫正、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并积极链接资源,发掘在地公益慈善资源,提升服务的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为什么要开展社工站建设是包括民政部门、社工服务机构、落地街道社区、社工等相关方都需要明确的问题。
明确建立社工站的意义,明确为什么出发,才能把握好社工站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行稳致远。
丨01
建立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意义
对民政工作而言,一是有利于破解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的难题。
民政服务对象的总量大、分布广、类别多、困难多,加之民政领域保障政策多、改革任务重,因此,在基层如何经常、深入联系群众,如何精准、高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民政部门的考验非常大。通过建立社工站,发展壮大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可以有效增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二是创新民政工作模式,丰富为民服务内涵。
一方面,让民政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传统的救助工作,大部分是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对边缘群体的响应能力略显不足。专业社工的介入,既可以协助民政部门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准确落实相关政策,又能立足乡镇(街道)、深入村居,主动联系服务对象,拓展服务范围,有效将为民服务沉到社区、落到一线。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以及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在传统民政工作开展资金救助的基础之上,社工站加强了人文关怀、心理支持、精神关爱、问题矫正、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并积极链接资源,发掘在地公益慈善资源,提升服务的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是有利于探索和完善“民政工作+社会工作”的基层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模式。
在我国,社会工作的缘起、发展和壮大都与民政密不可分,特别是社工站建设的全面铺开,民政与社工的绑定更加紧密。在创新基层服务与治理中,社工站的建设,首先有助于深化民政自主创新的“四社联动”模式。社工站的建立使政社协作有了实体化的联动平台,有了服务阵地,有了更为具体的工作抓手。其次,以社工站为平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更多力量的联动与合作,使治理的行动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使服务项目的实施从“独唱”变为“合唱”,提升民政服务社会化水平。最后,近年来,民政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中所做的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有望在社工站这一新的服务载体和专业服务组织上得到综合与提升,通过社工的专业性服务改善基层治理与服务理念;通过项目化的运作,统筹开展综合性服务,提升服务供给水平;通过发挥社工站的枢纽平台作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通过引入融合、优化提升,探索“民政工作+社会工作”可行路径,从而有可能产生出更加明确、系统的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范式。
丨02
建立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意义
对社会工作而言,一是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继续发展壮大。
社工站的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政府对社工站建设的支持,可以促进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督导以及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同时促进社会工作的深度职业化。
二是把社会工作具象化,深度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当中。
专业社会工作有了稳定的服务阵地,有了展示工作成效的窗口,有了可以扎根基层,开展深度、长期服务项目的基础。
三是激发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活力。
在与基层政府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推动政府的改变,使其知晓如何利用好社工,发挥好社会组织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促使社工服务机构和专业社工转变,让其深度理解基层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工作方法和技术,学会如何成发挥好专业服务供给者和“社会工程师”的角色,真正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上周借做调查的机会访了一个接了社工站建设项目的机构负责人,据他说目前主要的困难是进社工站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把社工站当做一个考公考编的跳板,通过社工站曲线救国去社区,意思一下就撤了。
我很想找一个在社工站短暂逗留的人唠唠他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
社区工作者是拥护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做好社区各项事务工作;加强与辖区单位、居民小组长、居民骨干的沟通和联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小组长及居民骨干的作用,积极完成各项任务等工作的人。
服务范围:
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咨询、培训、督导、策划、评估等服务
为普通社区和特殊社区提供社区发展项目策划及地区服务
为家庭、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异地务工者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
为特殊群体、边缘群体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专业的项目拓展,面向社会开展活动策划、个案援助等社会服务项目。
乡镇社会事业中心前途。入职乡镇社会事业中心最低都是事业单位,也有公务员的职位,在其中工作的人员有五险一金,个人工资都能够按时发放,一个人工作的工资收入能满足全家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360行行行出状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工作中去。